电话:400-0563-08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临汾资讯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郎寨砖塔现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3-24 作者:佚名 浏览量:

摘自《文物》2011年第04期,王春波(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郎寨砖塔位于山西省安泽县西南35公里处的马皮乡郎寨村东。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9′46″,北纬35°57′64″,海拔804米。

一郎寨砖塔现状

此塔建于村东口土台东南角。 距塔北侧约30米处是山。 山上没有发现任何建筑痕迹和遗迹,应该还是原来的地貌。 塔东约100米处是沁河; 塔西侧自然地面较平坦,略低于塔基自然地面; 南侧为两层天然台地,与塔基自然地面高差约10米。 塔的北、西、西南为村民住宅院,院墙距塔仅10米左右。

郎寨砖塔周围已无任何寺庙遗迹,村里的长辈也没有关于这座寺庙的记忆。 郎寨砖塔的建造传说在当地一直口耳相传,从塔楼一层西门所嵌的清嘉庆碑诗中可见:“古塔精巧,高大上,谁能做得到的是能工巧匠。但砖头却是八面不抹灰的千层堡,据说是鲁班修筑的遗址,传闻是王母娘娘晚上蒸糕的……唯有神器缺了一张脸,四周都用原石保护着。” 经查阅《平阳府志》、《岳阳志》等,在《县志》等相关历史文献中,均未找到有关古塔的相应记载。

郎寨砖塔坐北朝南,为平面八角形实心砖塔,密檐。 残存8层,残高12.07米,基座、平台总宽5.07米(印2:1)。

临汾铁佛寺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

2007年,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指派我利用3D扫描技术和人工辅助测量方法对塔进行全面测绘。

1. 塔基

塔基用大致长方形的原石砌成八角形,边石用当地宽32厘米、厚16厘米的红砂岩条铺成。 由于塔南侧土体塌陷,塔基裸露,高约1米,由粗石砌成。 塔基呈八角形,最大边长2.1米,最小边长1.68米,正如“绕着粗石自保”诗中所言。

2. 塔基

塔基为八角须弥座[1],由12层砖砌成(图1)。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

高0.68米,每层两侧都有曲面。 底部弧长1.695米,弦高0.205米。 每层的曲面都是平行的。 须弥座没有宋代《楼法师》中的莲花、腰带等结构。 每一层都是朴素的。 锅门位置,两侧各有三间锅门,中间用糠柱隔开。 大约80%的瓦片是2003年后人修缮时加上去的。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3、塔体

一层塔平面呈八角形,各面仍采用曲面。 八角形处有突出墙2厘米的柱子,柱头明显卷曲(图2)。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

柱间无立柱或圆柱,柱头下方有立柱; 柱底无柱基础。 南面有拱形门,可进入塔心室; 北、东有假砖门,半开。 西边应该也有假砖门,但现在是清嘉庆八年(1803年)。 ); 其余侧面均为直格雕花砖假窗,各有7格条(图3、图4)。

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

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临汾铁佛寺

假门或假窗设有横棂、中柱及地板覆盖物; 中间的竹编墙由6根直格条组成,与宋代《建筑法》中的格窗规类似。 除门扇、门窗棂漆成朱红色外,其余墙壁、柱子、地板等均漆成白色(现为土黄色),与七红、七彩相似。宋代《建筑法式》中描述的八白彩画。 这些构件和色彩的处理几乎完全模仿了木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斗拱的八个角柱上放置的是单个棋子,即没有跳跃(图5)。

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临汾铁佛寺

不过,在宋代的《绰法式》中,单盘棋局与散盘的大小是一样的,但这里的坐盘比散盘大得多,所以应该是散盘。 补间位置(图 6)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

额头上嵌有一块方形牌位。 碑顶有支撑峰,中央有松斗,支撑仿木博。

塔心室平面呈八角形,室顶为叠分式穹顶。 表面抹上麦草泥,形成曲面。 距首层塔心室中心距地面约1.3米处有一座砖塔地宫。 由于失窃,地宫的规矩已经无法确定。 仅清理地宫,就发现了8枚唐代“开元通宝”钱币(图9)。

临汾铁佛寺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

两层以上的塔高5至7砖,北、南、西、东各有一个锅门(图7)。

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

除第一层塔身后缩1.5厘米外,以上各层塔身均后缩0.5至1厘米之间。

塔首层檐口由12层砖砌檐组成。 第三、五层为斜面“牙”砌成,七、八层为圆角砖雕和仰莲两层,第十层为砖砌成。 方椽,十一层用半圆形砖砌成,形似滴水,其余各层均用素砖砌成,层层叠叠(图8)。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屋檐组成的外轮廓是一条凹而光滑的曲线。 第二层塔的檐口也为十二层,但没有仰莲、崖子层,只在最上面两层装了方椽和滴水。

第三至七层的屋檐均由7至10层砖砌檐组成,凸出55至62厘米不等。 一、二层最大,三至六层逐渐变小。 无论是塔基、塔身、还是塔檐,均采用最高水平的干砌法,即俗称的磨砖对接技术(表1)。

第九层和宝塔已不复存在,第八层倒塌,化为一堆乱砖(图10)。

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

没有订单。 西南侧仅存塔墙,但墙体变形严重。 在杂乱的砖堆上面,观察到砖的背面有几条绳纹的痕迹。 砖的尺寸有20×40×8厘米(顶层散落砖)、18.5×30×4.5厘米(塔身砖)、17×35×5.5厘米(飞檐砖)四种。 )和35×35×5.5厘米(砖椽砖),应为唐代至北魏时期的遗物。

由于南侧紧邻道路,高差约2.5米,无护坡。 因此,南侧土方垮塌严重,对砖塔造成直接威胁。 这次调查发现,若塔基几何中心为X=0,则Y=0; X为东西方向,west为正; Y 是南北方向。 ,朝南为正。 二层几何中心东距5.2厘米,南距8.4厘米; 三层几何中心东距6.9厘米,南距11厘米; 第四层几何中心东距1.72厘米,南距0.64厘米; 五层几何中心东距1.72厘米,南距0.64厘米。 向东1.78厘米,向南0.3厘米。 六层以上的界限尚不清楚,暂时无法确定。

第二纪元审判

1、牌位:郎寨砖塔一层镶嵌有9块牌位,但只有西侧的2块牌位有文字,其余都没有文字。 一楼正门西门上镶嵌着清嘉庆八年(1803年)文人墨客的伤感诗一首。 诗末记载:“修戏台、楼房、棚屋、水缸,花费银子四十余两。”西檐下,额头上方的牌位,是一块无名功德碑。 (印 2:2)。 其记载:“平阳县积石县如相一子,南阳张如吉、张景福、张……农县洪杨敬贤、杨林……太原县王四郎、王小岱、王绍光……霍平阳县的大志、霍……陇西县的李灵宝、李……河阳秦大◆、秦守恩……”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平阳县,即今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始置于三国时期魏正始八年(247年),沿用于晋、魏、齐、周时期。 隋初改为平和县,大业三年(607年)更名。 改临汾县,伊宁初(617)改平阳县,至唐乾元元年(758)改锦州。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建义元年(528年)改锦州为锦州(唐州),设总署。 仍随县迁至平阳城东北二十里的白马城。 黎,是东魏、北齐、后周时期的重镇。 隋初,平阳改称平和县。 三年废县,改县。 炀帝初年,废郡,置临汾县……伊宁二年(618年)改为平阳县,辖临汾、湘陵、岳阳、积石、阳武……天宝元年(742年)改(锦州)为平阳县,乾元元年(758年)更名锦州。

弘农县位于今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南阳市以西,陕西省东南部商洛市。 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置弘农郡,东汉、三国、晋、魏、齐、周、隋、唐诸国相继仿效。

陇西县位于今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 秦朝初年设三十六郡,陇西郡就是其中之一。 唐朝最终改陇西县为蔚州。

河阳,即今临汾市安泽县东南55里的河阳村。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积石县,北齐并入积石县。

积石县,今安泽县、固县。 始建于北魏建义元年(528年),属积石县。 隋代属平阳县,唐代属平阳县或锦州,宋代属平阳郡。

从上述历史地名的演变可知,此碑的年代应为隋代或唐代伊宁二年(618年)至唐乾元元年(758年)。 )。

2、地宫清出的“开元通宝”

地宫位于首层塔楼心室正下方约1.3米处。 它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被挖掘,现已回填混合土。 清理地宫时,发现残存的“开元通宝”铜钱8枚(图11)。

临汾铁佛寺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

唐代开元通宝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初唐武德开元通宝、中期开元通宝、晚唐会昌六年(846年)会昌开元通宝。 此次发现的开元通宝字体与唐武德的开元通宝字体一致。

3、建筑形态分析

外轮廓:“唐代密檐塔,大多只有一座建在平坦低矮平台上的简陋但锥度明显的塔身。塔身之上是密密麻麻的层层叠檐;相对地面以上的屋檐比较长,整个塔的弧度中间比较突出,顶部的弧度比较平缓,这使得唐代的密檐塔看起来比嵩岳寺显得更高更挺拔。北魏塔。” [2](图12和13)。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唐代砖塔多采用方形平面,但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也较为常见。 如干宁二年(895年)山西晋城青莲寺惠峰塔、山西运城寿圣寺唐代小塔[3]、禅师墓塔等。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河南登封经藏平。 山西运城唐贞元九年(793年)泛州禅师塔呈圆形,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唐祖塔平面呈六角形等可以说是平面形式丰富。

郎寨砖塔塔基由低矮厚石块砌成,呈八角形,基座上有简朴的砖须弥座(高68厘米),塔身为一层仿木结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塔基上的塔身和塔檐的八个侧面均制成非常明显的凹弧面。 每层圆弧面平行且为同心圆。 北魏嵩岳寺塔除第一层无凹弧外,其余各层都有较小的凹弧,且叠檐每层的凹弧逐层变小,直至最后上面两层堆叠起来。 檐砖几乎是直的(图14-16)。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

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

此外,吉林长白县渤海州灵光寺砖塔第四、五层也有弧墙,但凹度较小[4]。 宋代以后的砖塔中已找不到弧形塔的例子。

另外,一层塔的边长上大下小,形成倒立的形状。 二楼的屋檐比一楼的屋檐大。 这样,从三层以上逐层形成先向外后向内开口的外轮廓。 寺庙柔和的曲线与河南省登封县法王寺塔和云南省大理县崇圣寺塔的轮廓十分相似。 宋、辽、金时期的密檐砖塔[5]虽然其外轮廓也有平缓的起伏曲线,但其中部并不突出。

塔心室穹顶及上部结构宋代以后发现的实心塔一般为圆筒形结构。 它们实际上是空心塔,但不能进入,即第一层封顶后,上部变成空心的。 例如:山西临沂妙道寺宋代双塔(图17、18),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临汾铁佛寺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

山西安泽金代马邑寺砖塔、山西临汾铁佛寺清代琉璃塔、山西襄汾汾城清代考试院幼儿塔。 郎寨砖塔的心室顶部为穹顶结构,由砖块叠砌而成。 穹顶之上是真正的实体结构。

一层塔身详细结构特点:一层八角斜柱柱头突出,柔和; 柱子没有跳跃; 方形假双扇门半开[6]; 方形假竖框窗截面为三角形,棱角向外[7]; 这些都是唐代建筑的特点。 各层檐突出的外轮廓也是一条内凹的光滑曲线,与塔身的外轮廓曲线融为一体。 这也是北魏嵩岳寺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等唐初砖塔重檐的重要特征。

在工艺上,郎寨砖塔全部采用干砌法,即俗称的磨砖对接工艺。 长身平放,层层交错。 砌砖所用的砂浆全部是黄泥,不掺有白灰。“这是唐宋筑塔用砂浆的根本区别”[8]。

几何造型分析表明,郎寨砖塔第二、三、四层高度之和恰好等于一层高度。 由于塔楼只剩下7层,所以第一层的高度应占总高度的1/4至1/3之间。 辽代密檐塔第一层高度一般占总高度的1/4~1/1.5之间[9],而唐代密檐塔第一层高度一般占总高度的1/4~1/1.5之间[9]而之前则远小于1/3。

山西省安泽县郎寨砖塔于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定为宋代建筑。 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勘察、研究,认为应该是唐初的秘密。 毫无疑问,就是重檐砖塔。

三个重要价值观

山西现存唐塔中,多为单层墓塔或小石塔。 至于多层唐塔,郎寨砖塔是一个孤例,填补了山西乃至中国古代古建筑史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表2)。

临汾铁佛寺佛头传说_铁佛寺临汾市唐代大佛头_临汾铁佛寺

这座塔的造型很独特。 其塔身、塔檐均采用弧形墙砌成。 曲线的曲线控制严格、精确。 它是如何布局、如何建造的仍然是一个谜。 应该研究古代建筑,特别是唐代建筑。 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施工技术典型案例。 它是唐代唯一一座密檐塔,也是现存唯一一座大胆采用如此夸张曲面的古塔。 由于造型独特,特别是弧体突出的凹曲面和中段凸出的流畅轮廓线,使整个古塔的整体轮廓给人一种雍容、奔放、向上的感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

[1]宋代《建筑法》卷十五:“须弥座的建筑制度:共十三砖高,以两砖合为导。”

[2]《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章第四节“寺庙、塔、石窟”刘敦桢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

[3] 与 [2] 相同,第 5 章,第 139 页。

[4]张玉环,《中国佛塔史》,第74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5]如山西灵丘县觉山寺辽代砖塔、北京天宁寺辽塔、河北定县开元寺宋塔等。

[6] 山西金代砖墓中,以半开的门缝中探出半身人物的装饰较为常见,如山西稷山县马村的金墓。

[7] 与 [4] 相同,第 75 页。

[8] 与[7]相同。

[9]王春波,《山西灵丘觉山寺辽代砖塔》,《文物》1996年第2期。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400-0563-086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鑫潮人力资源服务 鄂ICP备2024037685号-1

地址: EMAIL:admin@admin.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