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0563-086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临汾资讯

对于地震有哪些常见的误解?——知乎护体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4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今天早上一起起床

我听到每个人都问我是否感觉到地震

(好像有什么东西暴露了)

我说不

看看朋友圈

好家伙,刷新了屏幕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

肉丸面没了就不行了。

我以为是修鼓楼南街用的压路机。

压力太大了,我们的大楼开始震动。

这以前发生过

没想到会发生地震

安慰我们

我穿裤子

跳起来

刚准备用完

看来我不能离开临汾了

我可以用我的体重压住它

就是这样

我想快点回去

天气寒冷,临汾人瑟瑟发抖。

说实话

我们不要眷顾穷人

趁着小地震

一起来听听知乎关于身体护理的精彩解答

猪小宝

我们来聊聊“关于地震常见的误解有哪些?” 》

地震不会致人死亡,致人死亡的是劣质工程。 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地震的危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抗震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态度问题。 从1811年到2014年,美国只有4000人在地震中丧生。 1960年智利9.4级地震死亡人数不足6000人,2011年日本9.0级地震死亡人数不足2万人。 相反,2010年海地7.0级地震造成16万人死亡,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

观点一:“有些地震,因为当地人口多,死亡人数较多,没办法,谁让他们出生在人口多的地方呢?”

意见二:“正是因为人口多,才应该认真负责地开展抗震工程。明知人口多而不做抗震工程,实际上是犯罪。无论人口多与否或小,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在地震中丧生。”

您认为哪种观点更为合理? 我想对于理智的人来说,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问题在于“对地震的误解”,有些人想随心所欲地将其归因于“人口密度”。

USGS 美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 地震事实与地震幻想

UNOPS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官方网站“地震不会导致死亡”

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_2021年临汾地震

地震的震级是对数坐标,每个级别对应的地震能量相差32倍。 例如,9级地震的能量是8级地震的32倍,是7级地震的1000倍。 尽管星等只大了0.1,但能量相差了1.41倍,几乎多了一半。 这根本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只是有点不同。 (很简单的数学,1.41的10次方就是32,32的平方就是1000)

高震级地震的规模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有些大地震甚至可以波及全球。 1960 年智利发生里氏 9.4 级地震 22 小时后,地震波穿过太平洋到达日本,引发海啸,造成近 200 人死亡。 这也是力传递需要时间的典型例子。 地震力从智利震源传递到大洋彼岸的日本,用了整整22个小时。

地震预测毫无意义。 就像上面的例子,地震发生22小时后,依然造成千里之外的人员伤亡。 如果你知道地震即将来临怎么办? 对于地震只有一种态度:假设明天地震,假设下一秒地震。 假设明天每所学校都会受到地震的考验,下一秒每座水坝都会受到地震的袭击。 简单打个比方,我们想要的是防弹衣,我们想要的不是猜子弹然后躲子弹。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最危险的时候就是没有地震的时候。 抗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居安思危,备灾备灾,承担“养兵千日”的代价。 虽然我们希望“用兵一时”的日子永远不会到来,但迟早总有可以用兵的一天。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而你没有做好准备,你就必须承受后果。

对于抗震工程来说,如果工程师做得足够好,那么大家根本就不会意识到工程师的存在。 最好的抗震救灾就是没有灾难。 永远不会有什么“感动XX”,因为地震来了,一切都会一切如常,不会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消防站、化工厂? 非常强壮。 学校幼儿园? 绝对是发生地震时最安全的地方! 必要的! 注意,这里的工程师是广义的工程师,包括一切勘察、地质、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概算……也包括相应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

地震不可避免,但地震造成的灾害是可以避免的。 也就是说,天灾总会发生,但人祸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居安思危,真正杜绝人祸,地震就不会那么可怕了。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往往造成更大的危害,如加油站受损引发火灾、化工厂受损导致有毒物质泄漏、核电站受损导致核泄漏、医院受损导致伤者无法及时救治等。 、道路因地震受损等。损坏导致消防车和救护车无法及时到达、水坝损坏导致洪水……例如,美国在地震中死亡的4000人中有一半以上事实上,各州都死于地震引发的火灾。

为了避免这些次生灾害,完善所谓的“生命线工程”非常重要。 例如,输气、天然气管道需要在关键节点更换柔性接头,使其在地震时只变形而不断裂。 医院、消防设施等应急设施必须有合理的后备,保证地震发生时至少有B计划。交通规划也应注意这一点。 尽力维护各种备用道路和备用桥梁。 一个地区不应只有一条无障碍道路。 这条无障碍道路上只有一座桥。 如果桥梁因地震受损,整个地区的地面交通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全部瘫痪,地面救援力量将无法及时赶到。

抗震设计基于概率和统计,不能100%保证。 设防强度是根据社会经济条件人为设计的标准。 简而言之,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因此我们只考虑低于一定水平的地震。 如果采用更高的设防标准,我们根本就无法建造这样的房子。 就像,你知道劳斯莱斯有很好的安全功能,但不幸的是,你真的买不起。 如果发生小概率事件,发生远大于此的地震,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灾难性倒塌,减少次生灾害。 我们只能尽力让工程结构能够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让大家能够逃生。 无法保证工程结构最终不会被破坏。 例如,在下面的照片中,有一个2011年日本地震后的钢架。 虽然围护结构受损严重,虽然主体结构变形严重,而且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但至少没有倒塌、倒塌,住在里面的人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当大地震发生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

临汾地震2017_临汾地震网_2021年临汾地震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比低层、多层建筑更安全。 不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更重要的原因是建筑的自振周期与建筑高度成正比。 建筑物越高,自振周期越长,一般来说,距大多数建筑物越远。 地震周期。 比如下面这张1972年尼加拉瓜地震的照片,附近的低层建筑受损严重,有的已经倒塌,但远处的高层建筑却安然无恙。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2017_临汾地震网

但也有例外。 例如,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 由于特殊的地震条件,整个墨西哥城实际上位于一个淤积盆地之上,就像整个城市建在一大碗果冻上一样。 因此,地震周期偏向高周期,直接导致高层建筑的出现。 建筑物受损严重,但矮屋受损较轻。

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_2021年临汾地震

一种非常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基础隔震。 简单来说,就是用橡胶垫将建筑物与地面完全隔开。 整个建筑位于几个大橡胶垫上。 日本的许多建筑都采用这种技术,甚至有在屋顶上铺上橡胶垫,然后在上面再盖上另一栋小房子的情况。 下面的照片就是一个例子。 每根柱子之间都有一个大橡胶垫,上面的结构与地面完全脱离。 如果我不告诉你,你还会认为这些只是装饰品吗?

临汾地震网_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2017

在抗震设计中,有时我们不得不刻意削弱某个地方,就像下图中,钢梁的端部被刻意收窄。 这类似于电路中熔断的保险丝。 一旦发生地震,这些部分首先受到损坏,但同时其他更重要的部分也受到保护。

临汾地震2017_临汾地震网_2021年临汾地震

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些设计方法有效? 因为在地震研究中,我们可以对地震进行全尺寸、等比例的模拟。 例如,下图中的振动台实验与实验室中的真实地震一模一样。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

2009年,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还在实验室进行了全尺寸、七层楼高的模拟地震。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

工程师在设计每一栋房子时,都会在电脑上制作一个经得起地震考验的房子虚拟模型。 最终的工程设计也部分取决于这些计算机模拟的结果。 例如,下面是我以前工作时盖的一栋高层建筑。

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_2021年临汾地震

工程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动力问题,而不仅仅是“坚固”与否的问题。 即使房子的“坚固程度”相同,如果重量不同,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 因为地震会带来加速度,而我们知道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对于相同的地震加速度,如果质量不同,地震力自然也会不同。 因此,降低工程结构的自重是抗震的重点之一。 许多高层建筑都使用玻璃幕墙,既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减轻重量。

但高层建筑如果太轻,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台风来了,那就麻烦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抗震和抗风是天生的矛盾。 抗震要求建筑物尽可能轻,而抗风则要求建筑物尽可能重。 因此,许多高层建筑都设有质量阻尼器,利用额外的巨大质量来调节整个建筑的动力性能。 例如,台北101大楼屋顶附近悬挂着这样一个大铁球。

临汾地震2017_临汾地震网_2021年临汾地震

动态响应还与速度有关,即所谓的阻尼力。 有时我们会在房屋上安装额外的阻尼减震器。 其实说白了,和汽车、摩托车、甚至一些高档自行车的悬架中的减震、阻尼是一回事。 例如,下图中房子上倾斜安装的巨大白色圆柱体就是阻尼器。 你看见了吗? 它其实和下图中摩托车上的金色前叉是一样的,只是大了一点而已。

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_2021年临汾地震

临汾地震2017_临汾地震网_2021年临汾地震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固设计。 钢筋的数量、位置、细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的。 即使两栋混凝土房屋外表看起来一样,但如果里面的钢筋不同,其抗震性能很可能是半斤废金属,半斤黄金。 例如下图中核心管内的钢筋。 很多时候,由于这些位置的钢筋排列较多且密集,我们只能使用流动性较高的特种混凝土才能成功浇筑。

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_2021年临汾地震

还有主动减振系统的研究,类似于汽车中的主动调节悬架。 大楼内布置了许多传感器,时刻监控大楼的状态。 一旦发生地震,传感器立即将测量到的信息传输到计算机控制系统。 计算机立即进行相应的计算,然后将信号发送到安装在建筑物相应位置的计算机。 千斤顶发出信号,千斤顶开始工作,对建筑物施加力以抵消地震的影响。 整个系统高速运行,并时刻受到监控和调整。

上层建筑固然重要,但基础也同样重要。 有时,由于特殊的土壤条件,地震会导致所谓的“液化”。 地面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却突然变得如水一般,失去了所有的承载能力,地面上的一切都开始下沉。 虽然原理不同,但是液化的效果和大家谈论的沙漠流沙的破坏力差不多。 这在地震勘探时需要特别注意。 例如,下面的照片显示了 2011 年新西兰基督城地震期间一辆汽车被困在液化土壤中。 不仅是汽车,有时整个建筑物都会下陷。下面是 1964 年日本新泻地震的照片。 那些歪歪扭扭的房屋完全陷入了液化的土壤之中。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2017_临汾地震网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

也许你会想:“如果没有地震就好了”。 但事实上,地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甜蜜负担。 如果地球没有地壳运动,没有火山,没有地震,没有如此剧烈的地质活动,那么地球就会像水星和月球一样,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大石球,气候也会和现在大不相同。 在这样的假设下,地球甚至可能无法进化出生命,更不用说文明了。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

2021年临汾地震_临汾地震网_临汾地震2017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400-0563-086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鑫潮人力资源服务 鄂ICP备2024037685号-1

地址: EMAIL:admin@admin.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